期刊封面
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,济南打通农技推
据了解,济南市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减损、提质、增效,在粮食减损增效等方面积极探索。以2022年小麦条锈病防控为例,落实小麦重大病虫害“一喷三防”资金达3978万元,结合条锈病防治实现“一喷三防”全覆盖。小麦条锈病防治坚持“带药侦察、以点打面、统防统治、群防群治”。小麦穗期实行一次喷施杀菌剂、杀虫剂、生长调节剂(叶面肥),达到一次喷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目的。
在农高种业方面,自今年起至“十四五”末,济南每年整合不低于1亿元资金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,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亿余元,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,目前全市共有种业企业104家,建有省市两级种质资源中心,入库种质资源5万余份,良种覆盖率达到98%以上。培育出安信种苗、伟丽种苗、金种子公司等国内知名种子种苗企业,蔬菜集约化育苗能力位居国内首位;智慧畜禽加快发展壮大,形成由奥克斯种牛、鼎泰种猪、鑫盛达SPF祖代种鸡组成畜禽良种繁育龙头企业集群。
记者 戚云雷 通讯员 魏海刚
从保障粮食安全到多举措实现减损增效
现代都市农业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、活力所在、优势所在,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赋能农业推广高质量发展。近几年,济南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抢抓农业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创新高地,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示范园区、田间地头,重点领域强力推动着农业推广“全面开创、走在前列”,全面打通农技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瓶颈制约,辐射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提质增效。这其中,北方种都建设、粮食减损增效、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约高效等重大成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佼佼者。
由于粮食减损成效显著,2021年9月9日-11日在济南市举办“国际粮食减损大会”,实现依法治理常态长效、全链条各环节联动、科技创新标准引领、公众参与社会共治,开展粮食节约行动,共同维护粮食安全,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食物系统,为全球提供积极的济南案例。
乡村振兴,出路是科技,活力在创新,效能在推广。济南市高质量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助推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化、集约化、融合化、品牌化发展,政策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信息等创新展示示范评价要素保障加快向乡村聚焦,农村成为产业振兴提升的主战场,科技创新推广元素让农业实现高质高效,乡村底蕴更加美丽,农民更加富裕富足。
从种质资源保护到北方种都致力打造
打造产业链“减损样板”,保障粮食颗粒归仓。济南市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全链条管理,粮食减损增效取得显著成效。大力推广精播精种技术,小麦每亩播种量平均降低近40%,每年节约粮种3000万公斤;每年谷物机械化烘干物70万吨,减少霉变等损失1400万公斤;抓好绿色贮藏和病虫害统防统治,粮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到55万亩,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%以上。
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集约高效发展
据悉,全国第3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搜集专项行动,为打造中国北方种都“亮明家底”,全面加强种子提升工程。同时依托济南区域资源禀赋,通过多方积极争取,国际蔬菜种博会永久落户济南,科学搭建展示示范评价平台,创新“场馆展示+田间展示”发展模式,构建产学研相融合、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种业体系,高质量打造济南北方种都城市名片。
从种质资源搜集与保护到北方种都打造,其中科技创新要素在泉城济南发挥的淋漓尽致,最终体现在农作物品种示范推广的“看禾选种”,农作物品种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短板彻底拉长,带动黄淮海区域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。尤其是建成全国首家“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”和全国先进的“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”,展示示范评价成为响亮的工作品牌,致力打造“北方种业之都”。
此外,作为“买全国、卖全球”的莱芜生姜特色现代产业,依托“小而优”独特资源禀赋,如何加快“二次创业”实现可持续发展?答案是持续科技创新驱动。如生姜品种培育、加工开发、贮藏、高产栽培技术、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居于全国领先地位,其中土壤熏蒸消毒示范推广技术走在全国前列,生姜“秋延迟”科研项目实现最高亩产突破10000公斤。
近年来,济南农耕示范园作为全国农技服务中心批准挂牌的“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”,赋能加快推动黄淮海区域品种更新换代,把“双交会”打造成北方种都重要抓手。以2021山东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为例,推介各类“专家推荐品种”106个,现场观摩2217种新、优、特蔬菜品种,高水平举办20余场种业信息高层论坛,300余家主导企业参展,1000余家企业、20000余名种业从业者参会。
文章来源:《农业科技通讯》 网址: http://www.nykjtx.cn/zonghexinwen/2022/0523/1168.html